站內搜尋
回首頁
|
English
|
加入最愛
» 成立宗旨
» 發展沿革
» 組織架構
» 最新消息
» 活動記錄
» 系列叢書
»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主題人物
» 著作目錄
» 訪問記錄
» 聯絡資訊
» 建議諮詢
» 學術研究機構
» 史料蒐藏機構
» 相關研究網站
演講訊息
(39)
出版資訊
(14)
海洋史研究
(66)
臺灣早期史研究
(9)
學者論著目錄
(26)
搜尋此網站
►2023
(25)
1月
(7)
2月
(6)
3月
(8)
4月
(1)
5月
(3)
►2022
(6)
3月
(1)
4月
(1)
6月
(1)
9月
(2)
12月
(1)
►2021
(31)
1月
(1)
2月
(4)
3月
(3)
4月
(2)
5月
(4)
6月
(6)
7月
(7)
8月
(1)
9月
(1)
11月
(2)
►2020
(53)
2月
(3)
3月
(2)
4月
(2)
5月
(1)
6月
(7)
7月
(4)
8月
(3)
9月
(16)
10月
(14)
12月
(1)
►2019
(1)
6月
(1)
►2018
(0)
►2017
(0)
►2016
(0)
►2015
(6)
2月
(1)
11月
(5)
►2014
(3)
11月
(2)
12月
(1)
►2013
(15)
3月
(1)
6月
(4)
9月
(10)
►2012
(14)
2月
(1)
3月
(8)
6月
(1)
10月
(1)
12月
(3)
►2011
(0)
»
研究動態
研究動態
完整
摘要
標題
[書訊] 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
發佈日期:2012/02/23
分類:
出版資訊
留言(
0
)
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
作者:曹永和
出版:2011/10/27
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大要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臺北實施戒嚴,一位二十七歲的年輕人走入有 軍警駐守的臺灣大學,前往圖書館報到,成為一位館員。爾後,這位毫無史學訓練的年輕人,就在圖書館的一個小角落裡,慢慢地耕耘出他的學術天地,並意外成為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承先啟後的先行者。他就是曹永和先生,未來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東亞海域史專家、一位自學成功的典範。
曹永和憑藉著辛勤的自學,閱讀臺北帝大圖書館的龐大書籍,五年後寫出戰後臺灣人的第一篇長篇臺灣史學論文〈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這份手稿是曹永和學術生涯 的起點,雖因故未能及時發表,但六十年後,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人員協助重編、補校,以新的面貌出版為這本《啟航:一篇傳奇的未刊稿〈近世臺灣鹿 皮貿易考〉》。
書中包括曹永和原作手稿復刻(包括黏貼、刪補等均以原貌呈現)、珍貴史料圖片與老照片、手稿打字、現代注釋與補充等。既是一本從鹿皮貿易切入荷蘭時期台灣史學的論述,也是一本具有典藏意義的手稿復刻本。
目 錄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自序 ◎曹永和
桂冠下的平民學者 ◎詹素娟
光與熱:曹永和早期的研究生涯──〈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解題 ◎陳宗仁
凡例
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 ◎曹永和
增補資料
編後記 ◎張隆志
參考書目
自 序
◎曹永和
〈台灣近世鹿皮貿易考〉這篇論文,距離今天已經有六十年之久了!我當初是因為在《科學的台灣》雜誌上,讀到日本學者崛川安市的文章,而引發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戰 後初期的台灣史研究,大多仍停留在連橫《台灣通史》的傳統,或以編譯伊能嘉矩的《台灣文化志》為主。研究者只重視清代台灣的移民開發,並未能夠從整體和長 期的觀點,來處理台灣史上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我則認為我們應該要瞭解早期台灣的經濟,在漢人移民和農業開發之前,曾經歷了烏魚漁業和鹿皮貿易的重要階 段。我也注意到要研究早期台灣史,就必須接觸古荷蘭文的檔案。
我當時是先用日文寫成這篇論文的初稿,再自己翻譯成中文。
本 文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台灣和日本的貿易關係,另一部份是台灣島內的拓墾開發。那時中村孝志教授也曾發表鹿皮貿易的相關論文,但中村的焦點主要在於研 究台日的貿易關係,我則更重視從台灣史的觀點,來分析島內的農業開發。這篇論文的英文版,後來曾收錄在John Wills Jr. 主編的論文集。
〈台灣近世鹿皮貿易考〉如今在陳宗仁等學生們的編輯下終於出版,我覺得太晚了些!但早期台灣鹿皮貿易和農業開發的關係,以及台灣經濟史上不同階段的發展,應該仍是研究者值得重視的學術課題。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口述,張隆志記錄整理)
資料筆數:1 頁數:1 / 1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 IE 7.0以上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280*1024以上
本網頁資料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站部分圖像素材感謝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提供
2012 ©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版權所有 |
系統管理平台
| 參訪人數 1325326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