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回首頁
|
English
|
加入最愛
» 成立宗旨
» 發展沿革
» 組織架構
» 最新消息
» 活動記錄
» 系列叢書
»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主題人物
» 著作目錄
» 訪問記錄
» 聯絡資訊
» 建議諮詢
» 學術研究機構
» 史料蒐藏機構
» 相關研究網站
演講訊息
(43)
出版資訊
(14)
海洋史研究
(67)
臺灣早期史研究
(9)
學者論著目錄
(26)
搜尋此網站
►2025
(0)
►2024
(0)
►2023
(30)
1月
(7)
2月
(6)
3月
(8)
4月
(1)
5月
(3)
6月
(1)
11月
(4)
►2022
(6)
3月
(1)
4月
(1)
6月
(1)
9月
(2)
12月
(1)
►2021
(31)
1月
(1)
2月
(4)
3月
(3)
4月
(2)
5月
(4)
6月
(6)
7月
(7)
8月
(1)
9月
(1)
11月
(2)
►2020
(53)
2月
(3)
3月
(2)
4月
(2)
5月
(1)
6月
(7)
7月
(4)
8月
(3)
9月
(16)
10月
(14)
12月
(1)
►2019
(1)
6月
(1)
►2018
(0)
►2017
(0)
►2016
(0)
►2015
(6)
2月
(1)
11月
(5)
►2014
(3)
11月
(2)
12月
(1)
►2013
(15)
3月
(1)
6月
(4)
9月
(10)
►2012
(14)
2月
(1)
3月
(8)
6月
(1)
10月
(1)
12月
(3)
►2011
(0)
»
研究動態
研究動態
完整
摘要
標題
【海洋史演講與研討會訊息】
發佈日期:2023/05/10
分類:
演講訊息
留言(
0
)
題 目:臺灣海洋歷史文化-造船與沈船講座
主講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
時 間:2023年05月20日(六)19:30-21:00
地 點:臺北記憶倉庫二樓講座區(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 265 號)
【臺灣與東亞海域史論文選錄】:《海洋史研究》(2011-2022,中國廣東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
發佈日期:2023/05/04
分類:
海洋史研究
留言(
0
)
《海洋史研究》(半年刊)是中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刊發國內外海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前沿動態和學術傾向,本篇選錄截至2022年相關文章。
【2022年 第1期】
1.朱明,〈21世紀以來印度洋史研究的全球史轉向〉,《海洋史研究》第18輯(2022年,北京),頁21-35。
2.愛德華·阿爾珀斯、吳靜,〈印度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位歷史學家的視角〉,《海洋史研究》第18輯(2022年,北京),頁36-58。
3.羅薩妮·馬伽麗迪、羅燚英,〈島嶼之海:島嶼、島國和印度洋的歷史〉,《海洋史研究》第18輯(2022年,北京),頁74-99。
4.廉亞明,〈《鄭和航海圖》里的南阿拉伯海岸港口〉,《海洋史研究》第18輯(2022年,北京),頁100-115。
【2021年 第2期】
1.葉少飛,〈17世紀東亞海域華人海商魏之琰的身份與形象〉,《海洋史研究》第17輯(2021年,北京),頁103-128。
2.吳子祺,〈戲金、罟帆船與港口:廣州灣時期碑銘所見的硇洲海島社會〉,《海洋史研究》第17輯(2021年,北京),頁310-328。
【2021年 第1期】
1.劉嘯虎,〈“有趣”與“真實”之間——英國航海家巴塞爾·霍爾筆下的琉球〉,《海洋史研究》第16輯(2021年,北京),頁126-140。
【2020年 第2期】
1.王國斌、方圓、周鑫,〈國家、區域與全球視野下的近代早期中國海洋歷史〉,《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31-36。
2.萬志英、陳博翼,〈13~17世紀東亞的海上貿易世界〉,《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37-61。
3.吉浦羅,〈明末清初中國的海上貿易組織:活力與局限〉,《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62-74。
4.包樂史、閆強,〈華人與18世紀的中國海域〉,《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75-96。
5.中島樂章、吳婉惠,〈 龍腦之路——15~16世紀琉球王國香料貿易的一個側面〉,《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97-109。
6.白蒂、阮戈,〈鄭氏政權與德川幕府——以向日乞師為討論中心〉,《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110-132。
7.黃英俊、劉志強,〈17世紀末東亞貿易背景下越南北河的陶瓷貿易〉,《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196-213。
8.蘇爾夢、宋鴿,〈中國南海及臨近海域的溝通語言(15~18世紀)〉,《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265-289。
9.宋燕鵬,〈宗族、方言與地緣認同——19世紀英屬檳榔嶼閩南社群的形塑途徑〉,《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290-309。
10.李慶新,〈明清時期航海針路、更路簿中的海洋信仰〉,《海洋史研究》第15輯(2020年,北京),頁341-364。
【2020年 第1期】
1.呂俊昌,〈近代早期亞洲海域華人天主教徒的活動與角色〉,《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15-31。
2.費晟,〈海洋網絡與大洋洲島嶼地區華人移民的生計變化——基于瓦努阿圖案例的研究〉,《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32-49。
3.黃曉玲,〈新加坡早期港口城市規劃與華人商業——兼論粵籍批局的經營網點分布〉,《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50-66。
4.童德琴、Wolfgang Michel,〈江戶時代日本出島的商館醫師與異域醫藥文化交流〉,《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67-79。
5.陳亮,〈朝鮮半島東岸鯡魚資源變動探析(1545~1765)〉,《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80-100。
6.陳剛,〈制造異國:《隋書》“流求國”記錄的解構與重釋〉,《海洋史研究》第14輯(2020年,北京),頁131-146。
【2018年 第2期】
1.楊曉春,〈東南亞海域10-14世紀沉船出水錫錠用途小考〉,《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85-99。
2.席光蘭、萬鑫、林唐歐,〈「南海1號」船載鐵器與相關問題研究〉,《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100-113。
3.黃超,〈中國外銷銀器研究回顧與新進展——兼論18世紀廣州的銀器外銷生意〉,《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114-135。
4.普塔克(Roderich Ptak),〈山東與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39-344。
5.孟玉華,〈瑯琊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之一?〉,《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45-358。
6.馬斗成、韓威,〈膠海研究述評及研究空間探析〉,《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59-370。
【2018年 第1期】
1.芭芭拉·沃森·安達婭(Barbara Watson Andaya),〈在帝國與商業中心之間:近代早期東南亞基督教傳播中的經濟〉,《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3-30。
2.劉志強,〈從文書傳遞看17世紀越南與日本的交往〉,《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67-96。
3.杜氏垂蘭、劉志強,〈華人與17-18世紀越南北部的城市化:以庯憲為例〉,《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97-121。
4.壬氏青李,〈試論18、19世紀越南南圻華人生活——以永隆省明鄉社資料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122-155。
5.張蘭星,〈論近代早期西班牙的對日通商嘗試〉,《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156-168。
6.劉章才,〈「奇蹟般的商品」18世紀中英茶貿易述論〉,《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169-181。
7.費晟,〈論18世紀後期大洋洲地區對華通航問題〉,《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182-206。
8.金國平,〈英人初抵澳門前泊地「Monton de Trigo」之地望考〉,《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207-218。
9.柳若梅,〈1771年俄羅斯人首航澳門考〉,《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219-233。
10.何沛東,〈清代方志輿圖的海防描繪:以《嘉興府志・海防圖》為例〉,《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234-249。
11.丁晨楠,〈 18世紀初朝鮮燕行使對陳尚義海盜集團的情報搜集〉,《海洋史研究》第12輯(2018年,北京),頁268-286。
【2018年 第2期】
1.楊曉春,〈東南亞海域10-14世紀沉船出水錫錠用途小考〉,《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85-99。
2.席光蘭、萬鑫、林唐歐,〈「南海1號」船載鐵器與相關問題研究〉,《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100-113。
3.黃超,〈中國外銷銀器研究回顧與新進展——兼論18世紀廣州的銀器外銷生意〉,《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114-135。
4.普塔克(Roderich Ptak),〈山東與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39-344。
5.孟玉華,〈瑯琊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之一?〉,《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45-358。
6.馬斗成、韓威,〈膠海研究述評及研究空間探析〉,《海洋史研究》第13輯(2018年,北京),頁359-370。
【2017年 第2期】
1.黃挺,〈宋代潮州陶瓷之路——以筆架山窯瓷器生產與外銷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3-19。
2.田中克子,〈日本出土的宋代潮州窯產品與相關問題——以福岡市博多遺址群出土為主〉,《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20-31。
3.李炳炎,〈潮瓷下南洋:19世紀以來潮瓷與東南亞潮人陶瓷業〉,《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32-53。
4.李雯,〈「海洋亞洲」的廢婢運動——以近代中國廣州、中國香港、新加坡為個案〉,《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77-91。
5.蘇爾夢(Claudine Salmon),〈馬六甲施善華商與公眾記憶——以甲必丹李為經(1614~1688)為例〉,《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92-102。
6.龔寧,〈試析1571~1940年中菲貿易之興衰〉,《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103-131。
7.謝松,〈海關史研究若干基本問題芻議〉,《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136-169。
8.阮峰、范少壘,〈粵海關「筆帖式」考述〉,《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170-182。
10.黃超,〈乾隆年間粵海關監督唐英研究——以新發現的中西史料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183-203。
11.黃樸、劉琳、米建平、陸天舒,〈粵海關近代檔案的概況與價值〉,《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217-225。
12.李娜娜,〈中國近代海關文檔管理制度評析〉,《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226-237。
13.王睿、歐婷婷,〈清代十三行圖像史料內涵初探〉,《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261-276。
14.王一娜、周鑫,〈邁向海洋之路:清袋香山岐澳古道考〉,《海洋史研究》第11輯(2017年,北京),頁277-305。
【2017年 第1期】
1.衛思韓(John E.Wills),〈論南海非地中海:從中外關系史的角度〉,《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46-60。
2.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初期華人貿易與東南亞經濟擴張之概觀〉,《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64-75。
3.蘇爾夢(Claudine Salmon),〈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下巴達維亞(1619~1799)的華人墓地〉,《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76-94。
4.包樂史(Leonard Blussé),〈在澳門的短暫交鋒〉,《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95-114。
5.桃木至朗,〈10~15世紀南海貿易與大越=安南國家〉,《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113-174。
6.約翰·K.惠特摩(John K.Whitmore),〈沿海崛起:早期大越的貿易、國家與文化〉,《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175-197。
7.中島樂章,〈16世紀中期的東亞海域與火器傳播〉,《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198-224。
8.錢江,〈尋求天子冊封:18世紀暹羅國王達信與清王朝之交往〉,《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225-245。
9.濱下武志,〈從海洋視角看《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的歷史特色——龍谷大學藏《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的時代風貌〉,《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246-276。
10.周振鶴、林宏,〈早期西方地圖中澳門地名與標注方位的謎團〉,《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277-353。
11.陳佳榮,〈再說《順風相送》源自吳樸的《渡海方程》〉,《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354-364。
12.龔纓晏,〈遠洋航線上的漁山列島〉,《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365-377。
13.劉迎勝,〈從明航海侯張赫與靖海侯吳禎的琉球大洋之戰看明清和琉球王國的海上分界——我國東海專屬經濟區東界的歷史依據〉,《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378-392。
14.陳國棟,〈靝馨茶商的周轉困局——乾嘉年間廣州貿易與婺源綠茶商〉,《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393-434。
15.范岱克(Paul A.Van Dyke),〈廣州貿易中的模糊面孔:摩爾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巴斯人、猶太人和東南亞人〉,《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435-458。
16.李慶新,〈海南兄弟公信仰及其在東南亞的傳播〉,《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459-505。
17.李塔娜(Li Tana),〈越南、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時疫、貿易與地方崇拜〉,《海洋史研究》第10輯(2017年,北京),頁506-520。
【 2016年 第1期】
1.貝卡·科爾霍寧、陳冠華、陳博翼,〈世界史上的太平洋時代〉,《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3-31。
2.普塔克( Roderich Ptak),〈1640~1667年間澳門與望加錫之貿易〉,《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32-47。
3.包樂史、李天貴,〈巴達維亞的中國洋船及華商:以瓷器貿易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48-62。
4.鄭永常,〈《耶魯藏山形水勢圖》的誤讀與商榷〉,《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175-192。
5.李毓中、呂子肇,〈西班牙海軍博物館所藏武吉斯海圖研究:以馬來半島為例〉,《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193-211。
6.甘穎軒,〈中國海盜與料羅灣海戰〉,《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212-229。
7.鄭維中,〈明清鼎革之際投鄭荷兵雨果·羅珊事略〉,《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230-246。
8.杭行,〈17世紀明清鼎革中的廣東海盜〉,《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247-260。
9.安樂博,〈楊彥迪:1644~1684年中越海域邊界的海盜、反叛者及英雄〉,《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261-281。
10.馬光,〈倭寇與海防:明代山東都司、沿海衛所與巡檢司〉,《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282-325。
11陳少豐,〈北宋外國非官方人士入貢問題探析——以大食商人和天竺僧侶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9輯(2016年,北京),頁326-336。
【 2015年 第2期】
約翰·蓋伊、楊芹,〈早期亞洲陶瓷貿易和勿里洞唐代沉船遺物〉,《海洋史研究》第8輯(2015年,北京),頁3-16。
歐塞比奧·Z·迪桑、羅燚英,〈十五世紀中期菲律賓潘達南島沉船的水下考古〉,《海洋史研究》第8輯(2015年,北京),頁17-31。
范岱克、任希嬌,〈1760~1843年廣州外國人居住區的商業街〉,《海洋史研究》第8輯(2015年,北京),頁104-123。
金國平,〈關于《亞馬港全圖》的若干考證〉,《海洋史研究》第8輯(2015年,北京),頁124-131。
郭嘉輝,〈清道光前期(1821~1839)廣東對海難救助之研究——以歐洲船只、船員為例〉,《海洋史研究》第8輯(2015年,北京),頁149-171。
【 2015年 第1期】
1.李慶新,〈東南亞的“小廣州”:河仙(“港口國”)的海上交通與海洋貿易(1670~1810年代)〉,《海洋史研究》第7輯(2015年,北京),頁145-169。
2.包樂史、鄧海琪、馮潔瑩、黃格、蔡香玉,〈荷蘭在亞洲海權的升降〉,《海洋史研究》第7輯(2015年,北京),頁188-215。
3.范岱克、李慶新,〈1630年代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亞經營亞洲貿易的制勝之道〉,《海洋史研究》第7輯(2015年,北京),頁216-230。
4.歐陽泰、陳博翼,〈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海寇(1621~1662)〉,《海洋史研究》第7輯(2015年,北京),頁231-257。
廖大珂,〈清代海外貿易通事初探〉,《海洋史研究》第7輯(2015年,北京),頁258-291。
【 2014年 第2期】
1.劉義杰,〈《耶魯藏中國山形水勢圖》初解〉,《海洋史研究》第6輯(2014年,北京),頁18-32。
2.焦鵬,〈清初廣東對日本貿易——以《華夷變態》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6輯(2014年,北京),頁54-79。
3.耿慧玲,〈清代臺灣港口碑志中的陋規示禁碑初探〉,《海洋史研究》第6輯(2014年,北京),頁166-193。
【 2013年】
1.鄭永常,〈晚明月港開放與荷治大員華人社會之形成〉,《海洋史研究》第3輯(2013年,北京),頁90-110。
2.王振忠,〈清代前期對江南海外貿易中海商水手的管理——以日本長崎唐通事相關文獻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3輯(2013年,北京),頁159-222。
【 2012年】
1.中島樂章、郭陽,〈日本“朱印船”時代的廣州、澳門貿易——從“西洋渡航朱印狀”談起〉,《海洋史研究》第2輯(2012年,北京),頁63-86。
2.錢江,〈閩商網絡與古代亞洲海洋貿易〉,《海洋史研究》第2輯(2012年,北京),頁63-86。
【海洋史演講與研討會訊息】
發佈日期:2023/05/04
分類:
演講訊息
留言(
0
)
【演講】
主講人:林玉茹女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與談人:王泰升先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講座教授)
題 目:由習慣法到國際法:郊商在東亞貿易中的紛爭和因應(1860-1905 )
主持人:鄭維中先生(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 間:112年5月23日(週二)14:00-16:00
地 點:人文館北棟802會議室
【東亞海域港口城市與商業網絡工作坊】系列講座
講 題:海上強權與臺灣地圖的描繪
主講人:陳宗仁(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 間:2023 年 05月24日(三)13:10至15:00
資料筆數:3 頁數:1 / 1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 IE 7.0以上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280*1024以上
本網頁資料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站部分圖像素材感謝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提供
2012 ©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版權所有 |
系統管理平台
| 參訪人數 1536883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