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回首頁
|
English
|
加入最愛
» 成立宗旨
» 發展沿革
» 組織架構
» 最新消息
» 活動記錄
» 系列叢書
» 補助出版(史料、工具書)
» 補助出版(專書、論文集)
» 主題人物
» 著作目錄
» 訪問記錄
» 聯絡資訊
» 建議諮詢
» 學術研究機構
» 史料蒐藏機構
» 相關研究網站
演講訊息
(43)
出版資訊
(14)
海洋史研究
(67)
臺灣早期史研究
(9)
學者論著目錄
(26)
搜尋此網站
►2025
(0)
►2024
(0)
►2023
(30)
1月
(7)
2月
(6)
3月
(8)
4月
(1)
5月
(3)
6月
(1)
11月
(4)
►2022
(6)
3月
(1)
4月
(1)
6月
(1)
9月
(2)
12月
(1)
►2021
(31)
1月
(1)
2月
(4)
3月
(3)
4月
(2)
5月
(4)
6月
(6)
7月
(7)
8月
(1)
9月
(1)
11月
(2)
►2020
(53)
2月
(3)
3月
(2)
4月
(2)
5月
(1)
6月
(7)
7月
(4)
8月
(3)
9月
(16)
10月
(14)
12月
(1)
►2019
(1)
6月
(1)
►2018
(0)
►2017
(0)
►2016
(0)
►2015
(6)
2月
(1)
11月
(5)
►2014
(3)
11月
(2)
12月
(1)
►2013
(15)
3月
(1)
6月
(4)
9月
(10)
►2012
(14)
2月
(1)
3月
(8)
6月
(1)
10月
(1)
12月
(3)
►2011
(0)
»
研究動態
研究動態
完整
摘要
標題
[書訊] 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
發佈日期:2013/03/06
分類:
出版資訊
留言(
0
)
書名: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
作者:葉淑貞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過去研究臺灣租佃制度的學者,絕大多數都主張日治時代租佃制度有口頭租約、租期不定、租期太短等諸多不良慣行,致使佃農缺乏投資意願;且地租過高,降低佃農的投資能力,造成佃農的生產效率不如自耕農,最終導致佃農所得的低落。
然而,本書的研究卻發現,日治時代佃耕農場的經營效率並未低於自耕農場,而地租也未高於合理水準;此外,1920年代底,當經濟、社會環境產生一些變化,業佃會的適時成立,推動租佃制度若干轉變:最主要者為租約轉而以書面訂立,且租期延長。最後,本書也發現戰後實施的三七五減租,並未使佃農的技術效率提高得比自耕農多,因此前人主張土地改革提升了佃農的耕作意願,這個說法可能有待商榷。
本書應用經濟理論建構分析方法,然後透過統計方法處理實際資料,並對所整理的資料進行嚴謹的分析。過去少有人如此研究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作者因此得到不同於前人的結論:從效率的原則來看,日治時代租佃制度運行良好。
作者簡介:
葉淑貞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
著有論文二、三十篇,分別發表於經濟論文叢刊、臺灣史研究、臺灣銀行季刊期刊,並與吳聰敏、劉鶯釧在1995年合著《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一書;隨後又於2004年與吳聰敏、古慧雯共同修訂,重新出版。
資料筆數:1 頁數:1 / 1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 IE 7.0以上 ;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280*1024以上
本網頁資料如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本站部分圖像素材感謝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提供
2012 ©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版權所有 |
系統管理平台
| 參訪人數 1536996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