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
1. John E. Wills, Jr. ,〈The South China Sea Is Not A Mediterranean: Implications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2. Roderich Ptak(普塔克),〈Hainan and Its International Trade: Ports, Merchants, Commodities (Song to Mid-Ming)〉
3. 李金明,〈明朝中葉漳州月港的興起與福建的海外移民〉
4. 陳宗仁,〈晚明「月港開禁」的敍事與實際:兼論通商舶、徵商稅與福建軍情之轉變〉
5. 鄭永常,〈從蕃客到唐人:中國遠洋外商(618-1433)身分之轉化〉
6. 黃純艷,〈轉折與變遷:宋朝、交阯、占城間的朝貢貿易與國家關係〉
7. 方真真,〈中國、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絲綢貿易(1657-1686)〉
8. 張彬村,〈荷蘭東印度公司時代華人的商業勢力發展〉
9. 村上衛,〈閩粵沿海民的活動與清朝――以鴉片戰爭前的鴉片貿易為中心〉
10. 朱德蘭,〈海外淘金:日本人在臺海兩岸拓展賣淫業之研究(1895-1945)〉
11. 李若文,〈海盜與官兵相生相剋關係(1800-1807):蔡牽、玉德、李長庚之間互動的討論〉
12. 陳政宏,〈一脈相承:臺灣筏的技術創新與特性〉
【第九輯】
1. 陳信雄,〈錫蘭世家六百年史探索:兼論十五世紀早期中國海外交通之鉅變〉
2. 蔡玫芬,〈港埠的工藝:關於明末清初漳州工藝品二三事〉
3. 鄧開頌,〈明清時期澳門海上貿易〉
4. 包樂史(Leonard Blussé),〈中國夢魘—一次撤退,兩次戰敗〉
5. 張彬村,〈十七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為甚麼不再派船到中國來?〉
6. 辛元歐,〈十七世紀的中國帆船貿易及赴日唐船源流考〉
7. 山形欣哉,〈〈唐船圖卷〉中的「臺灣船」及其設計圖之復原〉
8. 錢江,〈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初越南沿海的中國帆船貿易〉
9. 劉序楓,〈清政府對出洋船隻的管理政策(1684-1842)〉
10. 劉素芬,〈日治初期大阪商船會社與臺灣海運發展(1895-1899)〉
11. 李毓中、季鐵生,〈圖像與歷史:西班牙古地圖與古畫呈現的菲律賓華人生活(1571-1800)〉
12. Kent G. Deng(鄧鋼),〈The State and Market in China's Maritime Sector〉
【第四期】
1. 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Renaissance Fortresses in the Far East: The Case of Taiwan,《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1-41。
2. Manel Ollé,The Pacific Connection: The Manila Galleon in East Asia,《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43-74。
3. 鄭海娟,《明末至民初天主教文獻中的《舊約》故事改寫:以《衫松行實》、《聖教古史小說鼓詞》為中心》,《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75-105。
4. Ubaldo Iaccarino (雅保多),Sangleyes, Japones, and Casados: An Overview of the Actors of the Sino-Japanese Trade in the Philippines Between th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ies,《季風亞洲研究》第4期(2017年4月,新竹),頁107-151。